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帝一娱乐平台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他带126人投奔红军成主席爱将,淮海战役时,陈毅说他功不下粟裕


他带126人投奔红军成主席爱将,淮海战役时,陈毅说他功不下粟裕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59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1928年11月,毛泽东在井冈山指挥革命活动时,致信中共中央。该信件目前收录于《毛泽东选集》首卷,标题为《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情况》。

在这部重要著作中,毛泽东对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形势进行了透彻的剖析,指出其复杂性。同时,他也提及了一件令他欣慰的事情:国民党军队中,有一位名叫毕占云的营长,率领126名士兵投靠了红军队伍。

在那个时期,革命处于低谷,红军的实力相对薄弱,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亦不够稳固。然而,毕占云偏偏在这样的时刻,决定率领队伍加入红军。对此,毛主席内心自是激动不已。

因此,他在文章中提及了毕占云的情况:“……当时,驻守桂东的湘军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加入我军,被编组成特务营,由毕占云担任营长…………”

人生的旅途悠长,但关键时刻寥寥可数。毕占云率领126人加入红军队伍,这一决定成为了他命运的重要转折。自此以后,他在战场上愈发勇猛无畏。到了淮海战役时,陈毅对他的评价极高,认为他的功绩不亚于粟裕。

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毕占云生于不幸,1903年降临于四川华蓥市的一户贫困家庭。早年失去双亲后,他不得不携幼弟投靠伯母毕潘氏。在毕占云的心中,伯母如同亲生母亲一般。毕占云的童年充满了艰辛,他与弟弟在伯母的抚养下长大。尽管生活条件艰苦,但伯母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毕占云深知,自己没有父母的庇护,是伯母给了他们一个家,让他们得以在艰难中生存下来。在毕占云的成长历程中,伯母毕潘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她不仅提供了生活上的照顾,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支持。毕占云铭记这份恩情,将伯母视为自己的至亲。岁月流转,尽管生活充满了挑战,但毕占云从未放弃。他深知,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去改变。在伯母的关爱下,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、勇敢的人,准备迎接未来的风雨。

时间悄然流逝,毕占云逐渐成长,他开始分担母亲的家务与农活。到了19岁,毕占云不愿再忍受那种终日耕作、辛苦劳作的生活,于是,他决定离开父母,投身于军阀军队之中。这一决定,既是为了寻找生计,也是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
毕占云在川军中以其睿智和全局观念著称,迅速晋升为营长。然而,那时的他尚未意识到,一场生命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正悄然临近。

此时,川军已并入国民革命军的行列。在军队服役的数年间,毕占云深切感受到军阀内部存在的阴暗与堕落。通过与共产党员的交流,毕占云逐渐认识到,只有共产党的队伍,才是真心实意为贫苦民众奋斗的队伍。

大革命遭遇挫折之后,毕占云收到了上级的指示,命令他执行“党内清理”。毕占云了解到,自己手下有两名连长是共产党成员。然而,他并未遵循上级的指令行事,而是选择给予这两位连长一笔资金,让他们趁机离开。

然而,世上并无密不透风的秘密,毕占云的行为很快便传到了上级耳中。上级对此极为震怒,迅速下达命令,要求他率领部队前往湘南,以阻止“朱毛”红军的行动。同时,上级还频繁地削减他部队的粮饷供应。

毕占云内心感到极度不满,上级领导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毕占云与国民党之间的不和。

1928年7月,毕占云麾下的部分士兵落入红军手中,成为俘虏。然而,红军并未对这些俘虏施以严酷的刑罚,反而是给予他们良好的饮食待遇,并最终释放了他们。

毕占云闻讯后,心中涌动着强烈的冲动,萌生了加入红军的念头。然而,时机尚未成熟,他不得不先将这一想法深埋心底。尽管当时毕占云尚未投身红军,但他对共产党和红军抱有深深的憧憬与好感。

所以,在后续的与红军交锋中,毕占云采取了主动回避的策略,多次确保了红军能够顺利撤离。

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的党代表何长工在得知相关情况后,迅速向毛主席进行报告,提议考虑是否能够将毕占云争取加入我军行列。

毛泽东深刻意识到,当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势颇为严峻,四周布满了敌人的重重包围。若能成功争取毕占云加入我军,无论是增强军事力量,还是在战略规划上,都将带来显著的助益。

鉴于毕占云籍贯四川,毛主席提议,让同样来自四川的朱德与陈毅共同起草一封信致毕占云。

朱德与陈毅在信函中阐述:“蒋介石排斥不同意见者,扶植亲信,建立私利小团体,并派遣你们前往前线,其真实意图在于借红军之手削弱乃至消灭你们的势力......致使双方兵戎相见。红军是代表广大劳苦民众、致力于民族解放的人民武装力量,深受人民的信赖与支持。我们秉持革命无分早晚的原则,期望你能脱离黑暗,走向光明,尽早做出决定,加入我们于井冈山,共同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解放贡献力量的责任......”

朱德与陈毅的来信条理清晰,论据充分。毕占云接信阅读后,内心深受触动。于是,他立刻作出决断,带领所部起义,加入红军队伍,旨在为贫苦民众争取天下。

事实上,毕占云发起的起义遭遇了阻碍。毕占云的举动被队伍里的三名反动军官揭发,上级获知情报后,打算对毕占云采取行动。面对此情此景,毕占云不得不调整原先的部署,选择在夜晚时分集合队伍,迅速前往与陈毅约定的地点汇合。

1928年10月25日,毕占云作出决定,处决了三名持不同政见的军官,并立即率领麾下126名士兵发动起义,他们朝着遂川汤湖进发,在那里等待陈毅的抵达。

次日午后,陈毅携警卫员抵达,毕占云心情极为振奋,两人紧握双手。随后,陈毅发出指示,红带子被转交给毕占云。毕占云随即下令,要求麾下126名士兵全部佩戴上红带子。

战士们系上红绸带的瞬间,标志着他们踏上了新的征程,正式成为了红军的一员。自那一刻起,他们的身份已悄然转变。

抵达井冈山后,毕占云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会面。鉴于毕占云所率领的部队是首个从国民党军转投红军的队伍,毛主席指示大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。在仪式上,他正式任命毕占云为红四军军部特务营的营长,主要职责是确保红军领导人的安全。

当时,毕占云眼眶湿润,内心深受触动,对毛主席给予的信任与重用感到无比感激。

在井冈山时期,毕占云深得毛主席的信任与赏识,自此以后,他勤勉尽责,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。他参与了红军从首次至第五次的“围剿”反击战,以及多场关键而艰难的战役,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至1948年淮海战役之际,毕占云已出任中共豫皖苏军区副司令一职,并兼任后勤司令部主管。

有句老话这样说:“未战先备,物资先行”。在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中,毕占云虽未亲自指挥部队冲锋陷阵,但他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,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毕占云在后方,精心组织物资供应,确保前线战士能够得到充足的给养。他的工作虽然不直接体现在战场上,但却是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后勤保障,前线战士才能无后顾之忧,全力投入战斗。因此,可以说毕占云在淮海战役中的贡献是巨大的,他的努力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那时参与后勤支援的民众总数超过五百万,特别是毕占云所负责的豫皖苏地区,动员了超过一百万人参与。此外,毕占云还向前线部队提供了大量物资,包括六亿斤的柴火,三亿斤的粮食,以及一百万斤的蔬菜。

毕占云接到的上级指令是征集1.5亿斤的粮食,而他不仅完成了任务,还超出了预期。在战争的全过程中,总共筹集到的粮食数量为9.6亿斤,值得注意的是,毕占云所负责的后勤供给部分,占据了总量的三分之一,这一成绩相当可观。

毕占云不仅负责后勤保障,供应粮草,还亲自带领队伍参与道路与桥梁的修建工作。每当前线提出需求,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。正因如此,陈毅曾这样肯定道:“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,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用小车运输物资的支持。”

陈毅认识到毕占云所起的作用,因此对毕占云给予了高度评价,指出他的功绩堪比粟裕。

国家成立后,毕占云被委任为河南军区的副司令。1952年,当毛主席前往黄河进行考察时,选择在开封的军区所在地驻留。与毕占云相见时,毛主席心情十分愉悦,他主动上前与毕占云握手,并问道:“许久未见,这二十多年里,你都忙些什么了?”

毕占云诚恳地向毛主席陈述了自己的职责履行情况,毛主席听后感到十分满意。当夜,在柔和的月光照耀下,毛主席与毕占云一同外出漫步,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。

1955年,毕占云荣获中将军衔,晋升为共和国的高级军事领导人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